任正非“灰度管理”的智慧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9-27
“管理灰度”是任正非二十多年来对企业管理成功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他的“灰度”思维,核心点就是:妥协与宽容。
不同于中庸之道的妥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讲求的是做事不偏不倚,取折中之法,即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立身之道。而任正非所讲的“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妥协是实现职业化的必要途径。每个人在这样复杂的情势中,要保持足够的宽容、妥协或灰度。
“灰度管理”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和远景有多远大。实际上,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大集团化的规模阶段,在如何合理管控公司中高级员工的工作责任、权利分配、互相沟通、制度约束等问题上,华为和那些企业都要面对。因此,作为企业领导人的任正非需要适时的拿出更精准的管理思维来应对。无疑,在企业内部推动有原则性的妥协思想,将有助于洗掉早期创业时留下的诸多问题。
为了获得长远发展,敢于冒风险去改变现实,这曾是中国企业的价值观。但金融危机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大企业顶端的决策者很难看清各类业务决策涉及的环境因素,因此,要做出最佳的决策,在观点上向更贴近市场的下属机构或者组织其他部门妥协成为必然要求。
任正非讲求的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他认为“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妥协也是一种美德,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这就是他运用“灰度”思维来把握和指导自己的长期战略。
“七反对”
在长期战略制定上,现在很多企业都把“创新”当作一个重要的方向,但又有几家企业成功呢?
任正非认为在管理改进中,要继续坚持遵循“七反对”的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际应用。因为他深知,“完美主义”是扼杀创新的,“繁琐哲学”是要让改进搁浅的,“盲目创新”是自杀,“局部利益”是魔鬼,主政者“胸无全局”是自残,“空谈理论”是大忌,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是短命的。任正非每一个都用“坚决反对”这样的字眼,足见他的深恶痛绝。那是从一次次失败的创新中总结出的变革的精华。
在界定“灰度”上,任正非认为改良的积极作用大于变革。因此他不主张激变,而是谋定而后动。这将让华为在发展进程上更趋稳健,尤其在后危机时期,对于多数中国企业具有指导意义。另外,“灰度”思维对于组织管理也同样具有指导作用。目前,中国不少企业仍用金字塔型的层级命令控制体系,各部门各自为政、自利取向。在垂直管理控制下,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因缺少有机联系导致效率低下。
着名管理专家、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辊认为,在任正非的“七反对”里,重点是变革的“灰度”和“规矩”。任正非特别珍惜与看重那种在一个个关键现场的自由。他致力于达到那种化境:“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生命之树
对于公司各部门、项目团队及其主管而言,随着个人绩效承诺制度的实施,其已经不是单纯的职能部门或职能管理者,公司强化了其身上的经营职能,各部门的干部实际上已经转化为集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为一体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面临着一个迫切的问题,即通过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进而实现个人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均衡,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个体层面,实现个人能力与工作职责的动态均衡;在组织层面,实现部门经营目标与管理效率的动态均衡;在公司层面,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组织战略目标与组织能力的动态均衡。
任正非是这样概括华为这场管理变革的:“我们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多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任正非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未来的风险,我们只能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发展中获得自由。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灰度”不是简单地移植西方的管理理论,而是融汇中国传统的管理理念,结合中国企业的发展实况,用西方的方法使之标准化。它既具备西式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避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原则。
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始终为自己设定出正确的发展方向;相反,只有在不断发展、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随着对市场认知的提升和对自身实力的精确判断,企业才能够摸索出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源自他企业管理成功经验的积累。他以开放、宽容为核心,阐释了企业在战略、发展创新、权力分配、管理尺度和原则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管理者在企业发展方向、创新能力、人才流失、原则和尺度的把握上遇到的困境。■
(摘自《企业管理》)
(任正非: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2011年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在《财富》中文版第七次发布中,位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之首。着名财经作家、《华为真相》作者程东升评价任正非和华为:华为因为任正非而成功,任正非因为思想而杰出。中国从来就不缺企业家,但从来都缺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应该算是一个。)
不同于中庸之道的妥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讲求的是做事不偏不倚,取折中之法,即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立身之道。而任正非所讲的“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妥协是实现职业化的必要途径。每个人在这样复杂的情势中,要保持足够的宽容、妥协或灰度。
“灰度管理”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目标和远景有多远大。实际上,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大集团化的规模阶段,在如何合理管控公司中高级员工的工作责任、权利分配、互相沟通、制度约束等问题上,华为和那些企业都要面对。因此,作为企业领导人的任正非需要适时的拿出更精准的管理思维来应对。无疑,在企业内部推动有原则性的妥协思想,将有助于洗掉早期创业时留下的诸多问题。
为了获得长远发展,敢于冒风险去改变现实,这曾是中国企业的价值观。但金融危机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在大企业顶端的决策者很难看清各类业务决策涉及的环境因素,因此,要做出最佳的决策,在观点上向更贴近市场的下属机构或者组织其他部门妥协成为必然要求。
任正非讲求的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目标的实现。他认为“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妥协也是一种美德,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这就是他运用“灰度”思维来把握和指导自己的长期战略。
“七反对”
在长期战略制定上,现在很多企业都把“创新”当作一个重要的方向,但又有几家企业成功呢?
任正非认为在管理改进中,要继续坚持遵循“七反对”的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际应用。因为他深知,“完美主义”是扼杀创新的,“繁琐哲学”是要让改进搁浅的,“盲目创新”是自杀,“局部利益”是魔鬼,主政者“胸无全局”是自残,“空谈理论”是大忌,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是短命的。任正非每一个都用“坚决反对”这样的字眼,足见他的深恶痛绝。那是从一次次失败的创新中总结出的变革的精华。
在界定“灰度”上,任正非认为改良的积极作用大于变革。因此他不主张激变,而是谋定而后动。这将让华为在发展进程上更趋稳健,尤其在后危机时期,对于多数中国企业具有指导意义。另外,“灰度”思维对于组织管理也同样具有指导作用。目前,中国不少企业仍用金字塔型的层级命令控制体系,各部门各自为政、自利取向。在垂直管理控制下,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因缺少有机联系导致效率低下。
着名管理专家、北京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王育辊认为,在任正非的“七反对”里,重点是变革的“灰度”和“规矩”。任正非特别珍惜与看重那种在一个个关键现场的自由。他致力于达到那种化境:“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生命之树。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生命之树
对于公司各部门、项目团队及其主管而言,随着个人绩效承诺制度的实施,其已经不是单纯的职能部门或职能管理者,公司强化了其身上的经营职能,各部门的干部实际上已经转化为集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为一体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面临着一个迫切的问题,即通过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进而实现个人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均衡,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个体层面,实现个人能力与工作职责的动态均衡;在组织层面,实现部门经营目标与管理效率的动态均衡;在公司层面,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组织战略目标与组织能力的动态均衡。
任正非是这样概括华为这场管理变革的:“我们提出了以正现金流、正利润流、正人力资源效率增长,以及通过分权制衡的方式,将权力通过授权、行权、监管的方式,授给直接作战部队,也是一种变革。在这次变革中,也许与多年来的决策方向是有矛盾的,也将涉及许多人的机会与前途,我想我们相互之间都要有理解与宽容。”
任正非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未来的风险,我们只能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在发展中获得自由。我们要深刻理解开放、妥协、灰度。”
“灰度”不是简单地移植西方的管理理论,而是融汇中国传统的管理理念,结合中国企业的发展实况,用西方的方法使之标准化。它既具备西式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避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原则。
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始终为自己设定出正确的发展方向;相反,只有在不断发展、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随着对市场认知的提升和对自身实力的精确判断,企业才能够摸索出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任正非的“灰度管理”源自他企业管理成功经验的积累。他以开放、宽容为核心,阐释了企业在战略、发展创新、权力分配、管理尺度和原则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管理者在企业发展方向、创新能力、人才流失、原则和尺度的把握上遇到的困境。■
(摘自《企业管理》)
(任正非:现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2011年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在《财富》中文版第七次发布中,位居“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榜单之首。着名财经作家、《华为真相》作者程东升评价任正非和华为:华为因为任正非而成功,任正非因为思想而杰出。中国从来就不缺企业家,但从来都缺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应该算是一个。)